干果机控制板

铭迪科技    技术支持    干果机控制板

干果机控制板设计要点

精准温控与均匀加热设计

干果机的核心功能是通过精确控制温度和时间,实现对不同食材的脱水干燥。控制板设计需确保温度控制精度在 ±1℃以内,以满足不同食材对烘干温度的严格要求。例如,水果类食材通常需要在 50-60℃的低温下缓慢烘干,以保留维生素和天然色泽;肉类则需要在 65-75℃的温度下烘干,以确保杀灭细菌的同时保留蛋白质。

为实现均匀加热,控制板需配合加热元件和风扇系统,通过智能算法调节加热功率和风速。采用 PID(比例 - 积分 - 微分)控制算法,根据温度传感器反馈的实时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动态调整加热元件的功率输出,使温度波动最小化。同时,控制风扇的转速和运行时间,确保热风在烘干室内均匀循环,避免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保证所有食材脱水程度一致。

 

多模式烘干程序设计

不同食材的特性和脱水要求差异较大,控制板需支持多种烘干模式以满足多样化需求。常见的烘干模式包括水果模式、蔬菜模式、肉类模式、 herbs 模式(用于烘干香草)等。每种模式对应特定的温度曲线、时间参数和风速设置。

例如,水果模式采用低温长时间的烘干策略,先以 50℃预热 1 小时,然后逐步升温至 60℃持续烘干 8-12 小时,以保留水果的色泽和营养;蔬菜模式则根据蔬菜的种类和含水量,设置不同的温度和时间组合,一般为 55-65℃烘干 6-8 小时;肉类模式需要较高的初始温度(70-75℃)杀灭细菌,然后降至 65℃进行深度脱水,总时间约 10-15 小时。控制板通过内置的程序存储器,预先存储这些模式参数,用户只需选择相应模式,控制板即可自动执行烘干流程。

 

安全保护机制设计

安全是家用电器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干果机控制板需具备多重安全保护机制。温度过载保护是核心功能之一,通过在烘干室内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变化。当检测到温度超过安全阈值(通常为 90℃)时,控制板立即切断加热电源,并触发报警系统,防止因温度过高引发火灾或损坏食材。

电流过载保护功能可监测电路中的电流变化,当电流超过额定值时,自动切断电路,保护控制板和其他元件免受损坏。此外,控制板还应具备漏电保护、短路保护和断电记忆功能。漏电保护装置可检测电路中的漏电情况,一旦发现立即切断电源;短路保护可防止因电路短路引发的安全事故;断电记忆功能则在意外断电后,保存当前的烘干进度,来电后可继续完成烘干过程,避免食材浪费。

 

低功耗与节能设计

为降低使用成本和能源消耗,控制板采用低功耗设计理念。在元件选型上,优先选择低功耗的微控制器、传感器和驱动芯片,减少待机和运行时的电能消耗。例如,采用休眠模式技术,在烘干过程中,当温度达到设定值且稳定后,控制板自动降低部分电路的工作频率,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

智能功率调节技术根据烘干室内的实际负载情况,动态调整加热元件的功率。当烘干少量食材时,自动降低加热功率,避免能源浪费;而在烘干大量食材时,适当提高功率,缩短烘干时间。此外,控制板还可通过优化风扇控制策略,在保证热风循环效果的前提下,降低风扇的能耗。

 

人机交互与智能控制设计

为提升用户体验,控制板配备直观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常见的界面设计包括 LCD 显示屏、LED 指示灯和触摸按键。LCD 显示屏可清晰显示当前的烘干模式、温度、剩余时间等信息;LED 指示灯用于指示设备的工作状态,如加热中、风机运行、故障报警等;触摸按键则提供简洁便捷的操作方式,用户只需轻轻触摸即可选择模式、调节温度和时间。

部分高端干果机控制板还支持智能控制功能,如 WiFi 或蓝牙连接,用户可通过手机 APP 远程控制设备,监控烘干进度,接收完成提醒,甚至自定义烘干模式和参数。此外,控制板还可内置语音提示功能,在关键节点(如烘干完成、温度异常等)发出语音提醒,提升使用便捷性。

 

干果机控制板组成元件

主控芯片

主控芯片是干果机控制板的核心,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和数据处理。通常选用高性能、低功耗的微控制器(MCU),如 ARM Cortex-M 系列或 8051 系列单片机。这些 MCU 具有丰富的外设接口,如 ADC(模拟 - to - 数字转换器)、PWM(脉冲宽度调制)输出、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等,能够满足控制板对多传感器数据采集、加热元件驱动和通信功能的需求。

主控芯片内置程序存储器(Flash)和数据存储器(RAM),分别用于存储控制程序和运行时数据。控制程序包含温度控制算法、烘干模式参数、安全保护逻辑等;运行时数据则包括实时温度值、用户设置参数、系统状态标志等。通过执行控制程序,主控芯片实现对温度、时间、风速等参数的精确控制,协调各功能模块的工作。

 

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是控制板实现精准温控的关键元件,直接影响烘干效果和安全性。常用的温度传感器有 NTC 热敏电阻和 PT100 铂电阻。NTC 热敏电阻具有灵敏度高、成本低的特点,其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通过测量电阻值可转换为温度值。在干果机中,NTC 热敏电阻通常用于测量烘干室内的温度,精度可达 ±0.5℃。

PT100 铂电阻则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其电阻值与温度呈线性关系,适用于对温度要求严格的场合。在一些高端干果机中,PT100 铂电阻用于检测加热元件的温度,确保加热元件工作在安全温度范围内。温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 ADC 转换后输入到主控芯片,为主控芯片提供温度控制的依据。

 

加热元件驱动电路

加热元件驱动电路负责控制加热元件的工作状态和输出功率。干果机常用的加热元件有电阻丝和 PTC 加热元件。电阻丝加热元件通过电流流过电阻产生热量,具有加热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PTC 加热元件则具有自动恒温特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电阻值急剧增大,电流减小,从而实现自动控温,安全性较高。

驱动电路通常采用 MOSFET(金属 - 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或可控硅(晶闸管)作为开关元件,通过 PWM 信号控制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调节加热元件的平均功率。例如,当需要提高温度时,主控芯片增大 PWM 信号的占空比,使加热元件导通时间延长,输出功率增加;反之,当需要降低温度时,减小 PWM 信号的占空比。驱动电路还配备过流保护、过压保护和短路保护电路,确保加热元件安全可靠地工作。

 

风扇驱动电路

风扇驱动电路用于控制烘干室内的空气循环,确保热风均匀分布。风扇通常采用直流无刷电机(BLDC)或交流电机,具有转速稳定、寿命长的特点。驱动电路通过调节电机的输入电压或电流来控制风扇的转速。

对于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通常采用专用的 BLDC 驱动芯片,接收主控芯片发出的 PWM 控制信号,实现对电机转速的精确控制。在烘干过程中,主控芯片根据烘干模式和温度要求,动态调整风扇转速,以达到最佳的热风循环效果。例如,在烘干初期,为了快速升温,风扇以较高转速运行;在烘干后期,为了避免食材表面过度干燥,风扇转速适当降低。

 

操作与显示模块

操作与显示模块是用户与干果机交互的界面,包括操作输入部分和显示输出部分。操作输入部分通常采用触摸按键或机械按键,用户通过按键选择烘干模式、调节温度和时间等参数。触摸按键具有防水、防尘、美观等优点,逐渐成为主流设计。

显示输出部分一般采用 LCD 显示屏或 LED 数码管,显示当前的工作状态、温度、时间等信息。LCD 显示屏可显示更丰富的内容,如模式图标、温度曲线等,视觉效果更好;LED 数码管则具有亮度高、成本低的特点,适用于简单的数字显示。操作与显示模块通过 I2C、SPI 等通信接口与主控芯片连接,实现用户操作的采集和显示内容的更新。

 

电源管理电路

电源管理电路为控制板提供稳定的工作电源,将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适合各元件使用的直流电。通常包括整流、滤波、稳压等环节。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换为脉动直流电,滤波电路去除脉动直流电中的纹波,稳压电路则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出。

在干果机控制板中,一般需要提供 5V、12V 等多种电压等级,分别为不同的元件供电。例如,主控芯片、LCD 显示屏等通常需要 5V 电源,而风扇驱动电路、继电器等则需要 12V 电源。电源管理电路还具备过压保护、欠压保护和短路保护功能,确保在各种异常情况下,控制板仍能安全工作。

 

安全保护电路

安全保护电路是控制板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干果机的使用安全。主要包括温度过载保护电路、电流过载保护电路、漏电保护电路等。温度过载保护电路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烘干室内的温度,当温度超过设定的安全阈值时,立即切断加热元件的电源,并触发报警系统。

电流过载保护电路通过检测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当电流超过额定值时,自动切断电路,防止因电流过大损坏元件。漏电保护电路则用于检测电路中的漏电情况,一旦发现漏电,迅速切断电源,保障用户安全。这些安全保护电路相互配合,形成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确保干果机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安全可靠地运行。

 

通信模块

通信模块为干果机提供与外部设备通信的功能,实现智能控制和远程监控。常见的通信模块包括 WiFi 模块、蓝牙模块和红外模块。WiFi 模块可使干果机连接到家庭网络,用户通过手机 APP 远程控制设备,设置烘干参数,查看烘干进度等。

蓝牙模块则允许用户通过手机与干果机进行短距离通信,实现类似的控制功能。红外模块可接收遥控器发出的信号,方便用户远距离操作。通信模块通过 UART、SPI 等接口与主控芯片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一些高端干果机还支持与智能家居系统集成,通过语音控制或场景联动,进一步提升使用体验。

 

干果机控制板工作原理

当干果机接通电源后,电源管理电路将 220V 交流电转换为稳定的直流电压,为主控芯片和其他元件供电。主控芯片初始化后,进入待机状态,等待用户操作。用户通过操作与显示模块选择烘干模式、设置温度和时间等参数,操作信号经接口电路传输到主控芯片。

主控芯片根据用户设置的参数,从程序存储器中调取相应的烘干模式程序,并启动烘干过程。首先,主控芯片通过加热元件驱动电路控制加热元件开始工作,同时通过风扇驱动电路启动风扇,使烘干室内的空气开始循环。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烘干室内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反馈给主控芯片。

主控芯片将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进行比较,采用 PID 控制算法计算出所需的加热功率,并通过 PWM 信号调节加热元件的输出功率。如果实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主控芯片增大 PWM 信号的占空比,提高加热功率;反之,如果实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减小 PWM 信号的占空比,降低加热功率。通过这种闭环控制方式,使烘干室内的温度保持在设定值附近。

在烘干过程中,主控芯片根据预设的烘干模式和时间参数,动态调整加热功率和风扇转速。例如,在烘干初期,为了快速升温,加热功率较高,风扇转速也较快;随着烘干过程的进行,逐渐降低加热功率和风扇转速,以避免食材表面过度干燥。同时,主控芯片实时监测烘干时间,当达到设定的烘干时间后,自动停止加热元件和风扇的工作,并通过显示模块和蜂鸣器提示用户烘干完成。

安全保护电路在整个烘干过程中持续监测系统状态。温度过载保护电路实时检测烘干室内的温度,一旦温度超过安全阈值,立即切断加热元件的电源;电流过载保护电路监测电路中的电流,防止因电流过大损坏元件;漏电保护电路则时刻检测电路是否存在漏电情况,确保用户安全。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安全保护电路触发相应的保护措施,并通过显示模块和蜂鸣器发出报警信号。

技术支持

案例展示

咨询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