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控制板

铭迪科技    技术支持    空气净化器控制板

空气净化器控制板功能构成​

环境参数监测功能​

环境参数监测是空气净化器实现精准净化的基础,控制板通过集成多种传感器,实时采集室内空气质量相关参数。其中,颗粒物传感器(如激光粉尘传感器、红外粉尘传感器)可对空气中的 PM2.5、PM10 等颗粒物浓度进行检测,其检测精度通常可达 0-1000μg/m³,分辨率为 1μg/m³,能准确捕捉颗粒物浓度的细微变化。气体传感器则针对甲醛、苯、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有害气体进行监测,不同类型的气体传感器对应不同的检测对象,如电化学传感器对甲醛的检测灵敏度较高,半导体传感器则适用于 TVOC 的广谱检测。此外,温湿度传感器可实时采集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为净化策略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其温度检测范围一般为 0-50℃,湿度检测范围为 20%-90% RH,精度分别可达 ±0.5℃和 ±3% RH。这些传感器采集到的模拟信号经控制板上的信号调理电路转换为数字信号后,传输至主控单元进行处理分析。​

 

净化模块控制功能​

净化模块控制是控制板的核心功能之一,其根据环境参数监测结果,对空气净化器的风机、滤网、杀菌模块等净化组件进行精准调控。风机控制采用变频调速技术,主控单元通过输出 PWM(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风机驱动模块改变风机转速,实现不同档位的风量调节。当室内污染物浓度较高时,控制板驱动风机以高速档运行,加快空气循环速度,提高净化效率;当污染物浓度降至设定阈值以下时,自动切换至中低速档运行,在保证空气质量的同时降低能耗和噪音。对于配备多层滤网(如初效滤网、HEPA 滤网、活性炭滤网)的空气净化器,部分高端控制板还具备滤网寿命监测功能,通过记录风机运行时间、结合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估算滤网的使用状况,当滤网接近饱和时,及时发出更换提示。杀菌模块(如紫外线杀菌灯、等离子发生器)的控制则与风机运行状态联动,在风机启动时同步开启,确保杀菌功能与空气循环协同作用,提升净化效果,同时设置延时关闭机制,避免在风机停止后仍持续运行造成能源浪费。​

 

运行模式控制功能​

为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和用户需求,控制板支持多种运行模式的选择与切换。自动模式是最常用的模式之一,控制板根据传感器实时监测的空气质量数据,自动调整风机转速和净化模块的运行状态,无需人工干预,实现智能化的空气净化。睡眠模式则针对夜间使用场景进行优化,此时控制板会降低风机转速至最低档,减少运行噪音(通常可降至 30 分贝以下),同时关闭或调暗指示灯,避免对用户睡眠造成干扰,部分机型在睡眠模式下还会适当延长滤网寿命计算周期,以适应夜间较低的污染物浓度。除味模式专门用于应对室内异味(如烹饪油烟、宠物异味),在此模式下,控制板会提高风机转速,并增强活性炭滤网或光触媒模块的运行强度,加快异味分子的吸附与分解。定时模式允许用户预设净化运行时间(如 1 小时、2 小时、4 小时等),控制板内的定时器根据设定时间进行倒计时,到达预设时间后自动关闭净化模块,实现按需净化,节约能源。​

 

人机交互功能​

人机交互功能是控制板实现用户与设备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桥梁,主要包括操作输入与状态显示两部分。操作输入通常通过物理按键或触摸按键实现,用户可通过按键进行开关机、运行模式切换、风速调节、定时设置等操作,按键触发的信号经防抖处理后传输至主控单元,主控单元根据输入指令执行相应的控制逻辑。状态显示则通过显示屏(如 LED 数码管、LCD 液晶屏、OLED 显示屏)和指示灯实现,显示屏可实时显示室内 PM2.5 浓度、甲醛浓度、温湿度、当前运行模式、风机转速、滤网寿命剩余百分比等信息,部分高端机型还具备图形化显示界面,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空气质量状况。指示灯则用于快速提示设备的关键状态,如电源指示灯显示设备是否通电,运行指示灯指示设备是否处于工作状态,故障指示灯在设备出现异常(如传感器故障、风机故障)时点亮,提醒用户进行检修。此外,部分控制板还集成了蜂鸣器等音频提示元件,在操作确认、定时结束、滤网更换提醒等场景下发出提示音,增强人机交互的反馈性。​

 

安全保护功能​

安全保护功能是保障空气净化器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控制板通过多种监测与控制手段,防范各类潜在风险。过流保护机制实时监测风机、杀菌模块等大功率部件的工作电流,当电流超过设定阈值(如风机堵转导致电流骤增)时,控制板立即切断相应模块的供电,避免因过流造成元件损坏或电路故障。过温保护则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控制板自身及关键部件(如风机电机、电源模块)的温度,当温度超过安全范围(通常为 60-70℃)时,自动降低设备运行功率或停止运行,待温度降至正常范围后再恢复工作,防止设备因过热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对于采用高压供电的模块(如等离子发生器),控制板还设置了高压保护电路,当检测到高压异常(如过高或击穿)时,迅速切断高压输出,保障设备和用户安全。此外,部分机型具备开盖保护功能,当检测到设备外壳或滤网仓盖被打开时,立即停止风机和杀菌模块的运行,防止用户接触到运行中的部件或高压区域,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空气净化器控制板设计要点​

抗干扰设计​

空气净化器控制板工作环境中存在多种电磁干扰源,如风机电机运行产生的电磁辐射、电源系统引入的电网干扰、传感器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噪声等,因此抗干扰设计至关重要。在硬件层面,控制板的电源输入端设置 EMI(电磁干扰)滤波器,由共模电感、X 电容和 Y 电容组成,可有效抑制电网中的高频干扰信号进入控制板内部电路。对于风机驱动等强电回路与传感器、主控单元等弱电回路,采用物理隔离措施,如通过光耦、变压器等元件实现电气隔离,避免强电回路的干扰信号耦合到弱电回路。PCB(印刷电路板)布线时,严格区分模拟信号区、数字信号区和功率驱动区,模拟信号走线尽量短且直,避免与功率线平行布线,减少电磁耦合干扰;数字信号的高频信号线采用屏蔽措施或差分走线方式,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辐射干扰。在软件层面,对传感器采集的信号采用数字滤波算法(如滑动平均滤波、中值滤波),去除随机干扰噪声,提高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主控单元的程序中设置 watchdog(看门狗)定时器,当程序因干扰出现异常跑飞时,可自动复位,确保控制板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低功耗设计​

为降低空气净化器的运行能耗,控制板需进行低功耗设计,尤其对于部分采用蓄电池供电的便携式机型,低功耗设计直接影响设备的续航能力。主控单元选用低功耗微控制器,其在空闲模式下的工作电流可降至几微安,在运行模式下通过合理配置时钟频率和外设,平衡性能与功耗,例如在夜间睡眠模式下,降低微控制器的时钟频率,关闭不必要的外设模块(如显示屏背光)。传感器的供电采用间歇式控制方式,非必要时使传感器进入休眠状态,仅在需要采集数据时唤醒,如温湿度传感器可设置为每 10 秒采集一次数据,而非持续工作,减少传感器的能耗。电源管理模块采用高效率的 DC-DC(直流 - 直流)转换芯片,其转换效率可达 90% 以上,降低电源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对于待机状态,控制板仅保留必要的唤醒电路(如按键检测电路)工作,其他模块均进入休眠状态,使待机功耗降至极低水平(通常小于 0.5W)。​

 

稳定性与可靠性设计​

控制板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直接决定了空气净化器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果,设计时需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元器件的选型遵循工业级标准,优先选用工作温度范围宽(如 - 40℃至 85℃)、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的元件,对于风机驱动、电源管理等关键模块的元器件,其额定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需留有足够的余量,通常为实际工作值的 1.5-2 倍,以应对瞬时波动。电路设计中采用冗余设计,如关键传感器采用双通道采集方式,当一路传感器出现故障时,可自动切换至另一路,保证环境监测的连续性;电源回路设置保险丝、压敏电阻等保护元件,防止电源过压、过流对控制板造成损坏。PCB 板设计时,增加接地平面的面积,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和散热性能;功率器件(如 MOS 管、驱动芯片)下方设置散热过孔,增强散热效果,避免器件因过热而失效;连接器选用接触可靠、插拔寿命长的型号,确保控制板与外部模块(如传感器、风机、显示屏)的连接稳定。此外,控制板需经过严格的环境测试,如高低温循环测试、振动测试、湿度测试等,验证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工作稳定性,确保满足空气净化器长期运行的使用需求。​

 

智能化与扩展性设计​

随着智能家居技术的发展,空气净化器控制板的智能化与扩展性设计日益重要。部分高端控制板集成了无线通信模块(如 Wi-Fi、蓝牙、ZigBee),可实现与手机 APP 的远程连接,用户通过手机可实时查看室内空气质量数据、远程控制设备的开关机、调整运行模式和风速等,还能接收设备发送的滤网更换提醒、故障报警等信息,提升用户的使用便捷性。控制板的主控单元采用可编程的微处理器,其软件系统支持固件升级,通过无线通信模块或 USB 接口,可对控制板的程序进行在线更新,不断优化设备的功能和性能,如改进空气质量算法、增加新的运行模式等。在硬件接口设计上,预留一定的扩展接口,如额外的传感器接口、备用的控制输出接口等,便于后期根据用户需求或技术发展,增加新的功能模块(如二氧化碳传感器、香薰模块),提高产品的升级能力和市场适应性。​

 

空气净化器控制板组成元件

主控单元​

主控单元是空气净化器控制板的核心,通常采用高性能的 8 位、16 位或 32 位微控制器(MCU),其具备丰富的外设资源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微控制器内部集成了多个 ADC(模数转换)通道,可直接采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拥有多个 GPIO(通用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连接按键、指示灯、继电器等外设;具备 PWM 输出功能,用于控制风机转速和其他需要调速的模块;部分型号还集成了 UART、I2C、SPI 等通信接口,方便与显示屏、无线通信模块等进行数据交互。主控单元通过运行预先编写的程序,实现对整个空气净化器的统筹控制,包括接收传感器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根据设定的逻辑控制各净化模块的运行、响应用户操作指令以及实现各种安全保护功能等。其工作频率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在保证处理能力的同时,兼顾低功耗设计。​

 

传感器模块​

传感器模块由多种传感器及相应的信号调理电路组成,是控制板获取环境信息的关键。颗粒物传感器通过发射特定波长的光线(如激光),利用颗粒物对光线的散射作用,检测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其输出信号经放大、滤波等调理电路处理后,传输至主控单元的 ADC 接口。气体传感器根据检测原理的不同,输出形式有所差异,如电化学传感器输出与气体浓度成正比的微弱电流信号,需通过 I-V(电流 - 电压)转换电路转换为电压信号,并进行放大和滤波;半导体传感器则输出电阻变化信号,通过电阻分压电路转换为电压信号。温湿度传感器通常采用数字输出型,可直接通过 I2C 或 SPI 接口与主控单元通信,输出经过校准的温度和湿度数据,简化了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信号调理电路的主要作用是对传感器输出的原始信号进行处理,去除噪声、放大微弱信号、将信号转换为主控单元可识别的范围,确保传感器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风机驱动模块​

风机驱动模块负责将主控单元的控制信号转换为驱动风机运转的动力,主要由驱动芯片、功率开关器件和保护电路组成。驱动芯片根据主控单元输出的 PWM 信号,产生相应的驱动信号,控制功率开关器件(如 MOS 管、三极管)的导通与关断。对于直流风机,通常采用 H 桥驱动电路,可实现风机的正反转控制(部分空气净化器需要)和转速调节;对于交流风机,则通过双向晶闸管或继电器控制其供电电压的通断和相位,实现转速调节。保护电路包括过流检测、过压检测和过热检测等部分,当检测到风机运行异常时,及时切断驱动信号,保护风机和控制板不受损坏。风机驱动模块的输出功率需与风机的额定功率相匹配,确保风机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行。​

 

电源模块​

电源模块为控制板及空气净化器的各个部件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其输入通常为交流 220V(市电)或直流 12V/24V(部分便携式机型)。对于交流输入的电源模块,首先通过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再经过滤波电路去除纹波,得到平滑的直流电压,然后通过 DC-DC 转换芯片将高压直流转换为控制板所需的各种低压直流电源,如 3.3V(为主控单元、传感器供电)、5V(为显示屏、按键供电)、12V(为风机驱动模块、杀菌模块供电)等。电源模块需具备较高的转换效率和良好的稳压性能,确保在输入电压波动或负载变化时,输出电压保持稳定。同时,电源模块内部集成了过压保护、过流保护、短路保护等功能,当出现电源异常时,能够自动切断输出,保护后级电路。​

 

人机交互模块​

人机交互模块由输入元件和输出元件组成,实现用户与控制板之间的信息交互。输入元件主要包括按键,分为物理按键和触摸按键两种,物理按键采用轻触开关,其结构简单、成本低,通过按压使触点导通,产生输入信号;触摸按键基于电容感应原理,当用户手指触摸按键区域时,引起电容变化,通过专用的触摸芯片检测到这种变化并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主控单元,具有寿命长、防水性能好的特点。输出元件包括显示屏和指示灯,显示屏根据显示需求可选用 LED 数码管(显示数字信息,如 PM2.5 浓度、定时时间)、LCD 液晶屏(显示字符和简单图形,如运行模式、温湿度)、OLED 显示屏(显示高清图形和文字,色彩丰富,对比度高);指示灯采用 LED 发光二极管,通过不同的颜色(如绿色表示正常运行、红色表示空气质量差、黄色表示滤网需要更换)和亮灭状态,直观地反映设备的工作状态。此外,部分人机交互模块还包括蜂鸣器,用于发出提示音,如操作确认音、故障报警音等。​

 

保护元件​

保护元件用于保障控制板和空气净化器的安全运行,防止因电路异常而造成损坏。保险丝是最常用的过流保护元件,当电路中的电流超过额定值时,保险丝熔断,切断电路,避免过大电流损坏其他元件;压敏电阻用于过压保护,当电源电压突然升高(如雷击、电网波动)时,压敏电阻的阻值迅速降低,将过电压引入接地端,保护后级电路;TVS(瞬态抑制二极管)则用于抑制瞬态高压脉冲,响应速度快,可有效保护敏感的电子元件(如主控单元、传感器)免受静电、浪涌等冲击。对于风机等感性负载,控制板还设置了续流二极管,当负载断电时,为感性元件储存的能量提供释放回路,避免产生高压反向电动势损坏驱动元件。此外,部分控制板还集成了温度保险丝或温度传感器,当控制板温度过高时,触发保护机制,停止设备运行,防止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

 

技术支持

案例展示

咨询定制